【理響中國】堅持人民至上的文化價值立場


【理響中國】堅持人民至上的文化價值立場

(原標題:【理響中國】堅持人民至上的文化價值立場)

極品天驕 風少羽

作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習近平文化思想概括、總結和提煉了以人民爲中心的文化發展道路和實踐經驗,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代表人民利益的文化理論,科學回答了新時代中國文化建設“爲了誰”“依靠誰”“造福誰”“由誰評判”等重大問題,體現了習近平文化思想所蘊含的真摯深厚的人民情懷。

回答文化建設“爲了誰”的問題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我們黨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因此,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鬥,回答好“爲什麼人”的問題成爲迴盪在黨的百餘年奮鬥歷程中的最強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文學藝術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指出,“首先要搞清楚爲誰創作、爲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這深刻闡明瞭文學藝術創造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人民性,從價值遵循上爲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指明瞭邏輯基點與歸宿。

要始終推進面向人民的文化發展,堅持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爲根本。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人民放在文化發展的最高位置,始終把保障好人民文化權益放在最高位置。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中華民族新文化作爲自己的使命,積極推動文化建設和文藝繁榮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爲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續堅持文化發展爲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把滿足人民需求同提升人民素養相結合,把服務人民同教育人民相結合,在提升人民羣衆文化自信、推進文化繁榮發展的歷程中,構築中國人民的精神之基,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文化共識,彙集中國力量。

回答文化建設“依靠誰”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真正的英雄,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性力量,任何社會歷史變革只有代表人民利益、依靠人民力量才能取得成功。因此,新時代建設和發展好社會主義文化,根本力量在於人民,人民是文化創新創造的主體力量,是建設文化強國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依靠力量。

廣大文化工作者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研究導向”。我們必須要在推進文化強國建設中走好新時代羣衆路線,緊密聯繫人民羣衆、經常深入人民羣衆、緊緊依靠人民羣衆,尊重人民羣衆首創精神,發揮人民羣衆的思想智慧,讓蘊藏於人民羣衆中的創造活力得以充分涌流,共同匯聚文化強國的不竭動力,彰顯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時代價值與實踐偉力。統一思想、堅定信念、凝聚共識,調動億萬人民羣衆爲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而不懈奮鬥,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回答文化建設“造福誰”的問題

巧遇5次!山友喜見特有種藍腹鷴 展翅如跟老友打招呼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堅持一切爲了人民,把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爲自己的初心使命。因此,黨的一切理論創新成果都是爲人民造福的理論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爲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爲人民造福的理論,其價值旨歸在於保障人民的文化權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羣衆的文化利益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價值取向。

斗破之无上之境 夜雨闻铃0

“發展文化事業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這一論斷深刻表明,滿足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需求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發展的內在要求與必然選擇。爲實現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富”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牢牢堅持問題導向,深刻剖析人民精神生活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問題。例如,公共文化資源服務供給是否充足,區域、城鄉、羣體文化資源配置是否公平,社會精神文化資源質量與人民羣衆精神生活期待是否高度契合等,力求讓文化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因此,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發揮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和工作導向,創作體現人民意願的優質作品,增強人民羣衆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堅定人民信仰,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回答文化建設“由誰評判”的問題

高雄華夏路口又開挖!施工6年才剛在2月完工 居民氣炸:到底要挖幾次?

堅持人民評判至上是堅持人民至上的題中應有之義。“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我們黨的工作就是要對人民負責,要“以人民滿意爲最高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說了算,必須而且只能由人民來評判”。人民是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人民不僅是歷史的“劇中人”和“劇作者”,也是歷史的終極評判者,更是文化發展成果的鑑賞家和評判者。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爲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爲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爲文藝審美的鑑賞家和評判者,把爲人民服務作爲文藝工作者的天職”。新時代爲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精神文化產品數量供給更加充足,但並不意味着人民精神生活世界的富足與充盈,這就要求必須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創作出更多符合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與期待的優質作品。

人民羣衆作爲新時代文化事業的參與者和發展成果的享有者,必然是新時代文化發展成果和質量的檢驗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經濟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可見,人民標準是檢驗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成效的價值尺度,最終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實惠,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否真正得到滿足。因此,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人民標準,方能促使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在提升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偉大曆程中,爲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鑄就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新輝煌。

新北淡海國小公托開幕 70名額開放網路報名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根本制度的內在邏輯研究”(20BKS027)階段性成果)

美國科技業號召擺脫中國 台廠響應赴墨西哥布局

(作者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西北師範大學)研究員)